我是如何來到德國的?

時間回到2018年月左右,我在實驗室工作已經約3年半,當時工作的大學跟我現在就讀的德國大學成為姊妹校,透過一連串的交流活動,我工作的實驗室開始跟我現任老闆的實驗室合作。某一次跟我當時主任開會的時候,他提到對方教授說他實驗有博士缺,如果有推薦的人可以到他實驗室看看,我主管知道我有到國外念博士班的打算,便問我有沒有興趣。覺得人生卡住的我來說,這真是機不可失,當下立馬回答有興趣。

經過漫長的聯絡之後,我來到德國作為期十週的交流,回想起這十週我依然覺得很不可思議,我遇到了可以算是我人生中貴人的同事,對於他我滿滿感謝。有趣的是,當時我不知道,但現在我知道這十週算是我現在老闆對我的面試,在我一開始跟他的談話中,他並沒有一開始就答應收我當博士生,而是想先知道我的能力如何。具體的對話順序我記得不是很清楚了,印象中我問了他一些關於申請手續跟如何入學的問題,他卻面帶笑容的跟我說:「不要急,慢慢來,我們先讓妳暸解我們實驗室在做什麼題目,然後找一個博士生帶妳做實驗,看看妳適不適合我們實驗室,同時妳也可以看看妳喜不喜歡我們,喜不喜歡德國,十週之後我們再談。我會安排每一位博士生跟妳介紹他們每個人的題目,然後妳選一位要合作的人,好嗎?」印象中我們的第二次面談大約是第七週左右的時候,當時我還是聽不到「歡迎加入我實驗室」這句話,讓我沮喪萬分,甚至抱著「看來回台灣要再找工作了」的想法。在第十週、我在他實驗室最後一天,再兩天我就即將要離開德國的時候,我有一個我這十週的報告,在整個實驗室面前報告我這段期間做了什麼,報告結束之後我們有最後一次的面談,我才終於聽到我想要聽的承諾。之後才開心地回台灣辦理簽證。

(我的實驗室大門)

至於為什麼是十週呢?其實我為了這十週我還改過機票,因為我原本是預計待七週半的。但現在的我知道了原因,除了信件往來上的誤會,還有就是這裡的碩士生的Lab Module就是十週,他們也都一樣在這十週後有一個報告,Lab Module對他們是很重要的,因為老闆會依據你的表現決定要不要讓你在他實驗室做為期6個月的碩士論文,然後根據碩士論文的表現,再決定要不要收你當博士生,如果這位學生有讀博士班的打算的話。所以碩士論文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我的情形是老闆只能用十週決定要不要收一位博士生。當然還有一點是當時的其他博士生都給我不錯的評價,現任實驗室成員的意見對我老闆來說絕對是最重要的,畢竟他當時是數學與自然科學院院長,忙到沒有時間可以瞭解實驗室的一切情形,所以有其他成員幫你說好話很重要。根據我目前觀察下來,我覺得實驗室成員跟候選人相處過後的意見比起老闆自己只透過面試的成果好像更有保障一點,所以這十週雖然有點煎熬,但我沒有什麼好抱怨的,因為我對自己的薄弱面試技巧實在也不具信心,反而也許這樣的方式更適合我也更能體現我的優勢吧!

現在回想起來,我想他當初對我當時主管說的「可以推薦有適合的人選」似乎是客套話的成分居多,不過這就是我為什麼來到德國唸博士班的故事。之後我會更詳細寫出那十週的點點滴滴,下次見。

3 thoughts on “我是如何來到德國的?”

  1. I enjoy, result in I found exactly what I used to be looking for.
    You’ve ended my 4 day long hunt! God Bless you man. Have a great day.
    Bye

  2. I do consider all the ideas you’ve offered in your post.
    They are very convincing and can certainly work. Still, the posts are too brief for newbies.

    May just you please extend them a little from subsequent time?
    Thank you for the post.

  3. Thanks for the marvelous posting! I certainly enjoyed reading it,
    you might be a great author. I will ensure that I bookmark your blog and will often come back from now on.
    I want to encourage that you continue your great writing, have
    a nice weekend!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